SHARE ON

【 ETtoday旅遊雲】十三層遺址點燈、基隆嶼開放!2019「北部13件旅遊大事」

2019-12-28


▲基隆嶼在今年6月開放一般民眾登島。(圖/記者林敬旻攝)

 

記者彭懷玉/整理報導

2019即將走入歷史,回顧起這一年,北台灣的旅遊大事不得不提十三層遺址點燈,琥珀色燈光打在斑駁的樑柱上,像極了宮崎駿《天空之城》、義大利龐貝古城,充滿超越現實的夢幻感。《ETtoday新聞雲》統整出13件2019年北台灣旅遊大事,一起來回味剛開放時的畫面,新的一年別忘了找時間來朝聖。

▲基隆嶼有山、海兩條路線,攻頂之路雖然累卻相當值得。(圖/記者彭懷玉攝)

 

1.基隆嶼開放登島
基隆嶼又有「台灣龍珠」之稱,從碧砂漁港搭遊艇大約30分可抵達,今年6月底開放後,讓秘境島得以重現世人眼中。

經過海蝕洞之後,有山、海兩條路線,若想要攻頂,陡峭的環山路線一定不能錯過,走到盡頭即是189.3公尺的「基隆島燈塔」,若時間有限或只想看海放空,走另一條沿海步道也很悠閒,可環半個基隆嶼,若山海路線都不想省略,全程大約2小時,細細品味島上的魅力。

別聽到要爬山就腿軟,因為一路上的風景絕對讓你畢生難忘,每一隅、每個轉身,剪下的片段風景截然不同,喜歡大自然的朋友一定要來挑戰四周皆為陡峭安山岩壁,多海蝕洞、岩礁地形,島上珍稀動植物包含蠅子草、鉛山壁虎蛋,均是難得一見的動植物。

▲▼十三層遺址試點燈。(圖/記者徐文彬攝)

▲十三層遺址點燈吸引上萬民眾朝聖。(圖/記者徐文彬攝)

2.十三層遺址點燈
有「台版天空之城」之稱的十三層遺址於今年中秋節點燈!由曾為紐約自由女神設計燈光的國際照明大師周鍊,以及藝術家何采柔等人,依十三層遺址特色設計不同亮度的琥珀色柔和燈光,往後每晚6至9點會固定點亮遺址。

除了遺址本身,藝術家何采柔則在十三層遺址周邊設立4個白色「I」造型藝術品。何采柔解釋,作品完成後,白天會是可讓人重新注意十三層的雕塑,晚上點亮則化身為一道道門縫,彷彿讓人穿越時空,重新看見與感受十三層過往的黃金礦業風華。

▲藝術家何采柔則將在十三層遺址周邊設立4個白色「I」造型藝術品。(圖/台電提供)

▲藝術家何采柔則將在十三層遺址周邊設立4個白色「I」造型藝術品。(圖/台電提供)

「點亮十三層」中秋節點燈現場吸引破萬人朝聖,民眾可自行開車至遺址前的水湳洞停車場(約300個停車位),或搭乘客運等大眾運輸工具前往。另外,104年被颱風毀損而不能入內參觀的太子賓館也要修復活用,連同黃金神社一起,預計明後年會有嶄新面貌,大家不妨期待一波。

▲聽濤營區。(圖/記者彭懷玉攝)

▲聽濤營區彩繪後,讓廢棄20年的軍營瞬間活起來。(圖/記者彭懷玉攝)

3.東北角聽濤營區開放
依山傍海的「鼻頭角步道」每逢假日總擠滿人潮,而現在又多一處「聽濤營區」值得前往!從一里長城上去不遠,即可到達位於燈塔線與稜谷線交界的廢棄崗哨營區,粉刷上馬卡龍色調的步道階梯,和重新換上迷彩新裝的軍營,讓廢棄20年的軍營瞬間活起來。

▲聽濤營區。(圖/記者彭懷玉攝)

▲聽濤營區10月6日起已重新對外試營運。(圖/記者彭懷玉攝)

之所以有「聽濤營區」這麽浪漫的名字,正因處於山谷之中、坐擁山海美景,當海浪衝擊岸邊時,更形成大自然最亮麗的聲響!10月6日起,已重新對外試營運,目前僅限每週一、三上午10點至下午3點開放。

▲中角灣完工,12月25日起至明年3月4日,北觀處運用燈飾裝置北海岸9處特色景點。(圖/交通部觀光局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提供)

▲中角灣已於12月6日完工開放。(圖/交通部觀光局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提供)

4.中角灣國際衝浪基地開放
新北市金山區的「國際衝浪基地」已於12月6日開放,園區占地約1.3公頃,包含中角灣遊客中心、衝浪中心、周邊公共服務設施停車場、萬金自行車道起點及聯外道路整修及綠地植栽等,提供遊客完善淋浴及化妝室,一旁還有燭臺雙嶼等公共藝術。

▲中角灣完工,12月25日起至明年3月4日,北觀處運用燈飾裝置北海岸9處特色景點。(圖/交通部觀光局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提供)

▲北觀處運用燈飾裝置北海岸9處特色景點。(圖/交通部觀光局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提供)

即日起至明年3月4日,北觀處以絕美燈飾裝置北海岸9處特色景點,包含觀音山遊客中心、三芝淺水灣停車場、白沙灣入口、極北藍點、石門婚紗廣場、風箏公園、十八王公前綠帶、金山中角灣、台2線野柳入口處等,增添夜間浪漫情調。

▲廢棄隧道化身182公尺的自行車道,穿越百年歷史的古老隧道,可從新北汐止直達基隆。(圖/新北市政府高管處提供)

▲廢棄隧道化身182公尺的自行車道,穿越百年歷史的古老隧道,可從新北汐止直達基隆。(圖/新北市政府高管處提供)

5.五堵隧道變身自行車道
台鐵五堵廢棄隧道化身182公尺的自行車道!穿越百年歷史的古老隧道,可從新北汐止直達基隆,涵洞白天看得到彩繪藝術,夜間則點上繽紛光影,勢必成為旅遊新亮點,已於10月7日開放通行。

▲「滬尾藝文休閒園區」將捷金鬱金香酒店。(圖/記者林敬旻攝)

▲「滬尾藝文休閒園區」將捷金鬱金香酒店。(圖/記者林敬旻攝)

6.滬尾藝文休閒園區開幕
淡水又有新亮點!「滬尾藝文休閒園區」於9月29日正式開幕,是新北市政府透過公有土地招商,引進將捷集團投資22億,打造首座結合生態、旅遊、藝文、餐飲、娛樂、住宿六大特色為一體的新型態休閒園區,坐擁觀音山與淡水河美景,將成為青春山海線重要的景點。

▲三重大台北都會公園瀑布滑草場 。(圖/高管處提供)

▲三重大台北都會公園瀑布滑草場 。(圖/高管處提供)

7.瀑布滑草場
新北河濱公園「第一座滑草場」在三重大台北都會公園!繼幸運草溜滑梯、辰光橋相繼成為焦點,新北市政府利用既有堤防斜坡,依地形高低變化設計,鋪設人工草皮,以瀑布的意象作為背景,打造出「瀑布滑草場」,與河川綠地做相映襯,於8月10日正式啟用。

▲烏來覽勝大橋。(圖/記者彭懷玉攝)

▲烏來覽勝大橋。(圖/記者彭懷玉攝)

8.烏來覽勝大橋
烏來覽勝大橋已在中秋節當天正式開放,點亮橋體的光雕水霧、兩邊透明玻璃的觀景台,成烏來觀光的特色之處,重現烏來往日風華。


▲烏來覽勝大橋。(圖/記者彭懷玉攝)

▲大橋兩側設置透明玻璃的觀景平台。(圖/記者彭懷玉攝)

回想起104年蘇迪勒颱風重創烏來,不僅台車及道路坍塌,覽勝橋的破舊不堪也變成防洪疏濬最大的阻礙。歷時4年的重建,嶄新的覽勝大橋擁有絢麗的光雕水霧,拉高的橋體設計也讓防洪疏濬更加順暢,成為天災第一線的偵測點。

▲觀音山蓄水池秘境 。(圖/臺北自來水事業處提供)

▲觀音山蓄水池秘境今年1月底正式對外開放。(圖/臺北自來水事業處提供)

9.觀音山蓄水池
觀音山蓄水池主要供應給當時艋舺、大稻埕一帶民生用水,建築主體為鋼筋混凝土,為半地下式結構並設有迂迴型導流壁,內部冬暖夏涼,外觀呈現新古典主義建築特色,今年1月底正式對外開放,欲參訪民眾可在開放前半小時領號碼牌預約購票,園區將安排人員解說,導覽全程免費。

▲桃園青年體驗學習園區 。(圖/記者彭懷玉攝)

▲桃園青年體驗學習園區4月新開幕。(圖/記者彭懷玉攝)

10. 桃園青年體驗學習園區
今年4月新開幕的桃園青年體驗學習園區,鄰近新屋區永安漁港,是北台灣擁有最多高低空設施的探險活動體驗場,從43項新增到52項國際認證戶外高低空探索設施,終極大魔王是「10米高的信心擊球」和「16米高的自由落體」,都需要手腳並用,考驗玩家的體力、耐力、平衡感,可說是超越身心靈極限,想玩記得提前預約。

▲大漢溪自行車道。(圖/翻攝自新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、新北水漾粉專)

▲12月9日「大漢溪自行車道」也完成串聯。(圖/翻攝自新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)

11.大漢溪自行車道
繼「五堵百年隧道」活化成自行車道,12月9日「大漢溪自行車道」也完成串聯,兩地市民可從石門水庫騎鐵馬到十三行博物館,可以一路慢慢騎、慢慢玩,欣賞周邊美麗風光。

桃園石門水庫到新北市八里約65公里,在連結新北市與桃園市的大漢溪自行車道完成後,沿途除了石門水庫及大溪老街之外,還會行經鶯歌老街、新北大都會公園、微風運河及八里渡船頭等多處知名景點。

▲新屋「後湖溪親水遊憩體驗」桃園人全程免費。(圖/記者彭懷玉攝)

▲新屋「後湖溪親水遊憩體驗」桃園人全程免費。(圖/記者彭懷玉攝)

12.後湖溪獨木舟
桃園是埤塘之鄉,除了從岸上欣賞湖光山色的美景,獨木舟的視角更可盡攬河道兩岸風光,跟在海中划獨木舟相比,也不需忍受海流的顛簸,相對安全許多,很適合親子、情人一起玩,享受寫意的午後時光。

目前開放桃園人「免費划獨木舟」,限定開放7至77歲的桃園市民上網報名,僅提供1,000名,預計延續至2020年1月31日,每個月1日開放預約下個月的體驗梯次,額滿為止。

▲新竹市立動物園。(圖/翻攝自新竹市立動物園 Hsinchu Zoo粉專)

▲新竹市立動物園今(28日)重新開放。(圖/翻攝自新竹市立動物園 Hsinchu Zoo粉專)

13.新竹市立動物園重新開幕
在歷經2年多的施工,84年歷史的新竹市立動物園終於在今(28日)重新開放,翻轉動物園「看動物」的刻板印象,首度打造「全台第一座沒有籠子的動物園」,像是置身公園裡看動物一樣親切、舒適!

明星動物有河馬樂樂、真實版小熊維尼「馬來熊」、森林裡的人類「紅毛猩猩」、孟加拉虎、北美浣熊等,在28、29日,園區更推出全台12歲以下小孩免費優惠。



原文網址: 十三層遺址點燈、基隆嶼開放!2019「北部13件旅遊大事」 | ETtoday 旅遊雲 | ETtoday旅遊新聞(旅遊) https://travel.ettoday.net/article/1612292.htm#ixzz6AQ9xLIrD
Follow us: @ETtodaynet on Twitter | ETtoday on Facebook